无妄卦(天雷無妄)
小篆:
无妄,元亨利貞。其匪正有眚,不利有攸往。初九,无妄往,吉。六二,不耕穫,不菑畬,則利有攸往。六三,无妄之災,或繫之牛,行人之得,邑人之災。九四,可貞,无咎。九五,无妄之疾,勿藥有喜。上九,无妄行,有眚,无攸利。
講義:
无妄 上乾天 下震雷
无妄,無虛妄也,正也。
序卦曰。復則不妄矣。故受之以无妄。人之始生。心本无妄。所謂誠者。天之道也。自人欲熾而天理亡。則无妄者妄矣。若能復其本然之善。歸於誠實。所謂誠之者。人之道也。復則無无妄。故受之以无妄。
无妄。元亨利貞(正也)。其匪正有眚(音醒),不利有攸往。
无妄。不妄為。此謂物皆不妄為之時。至為亨通。利于守正。物皆无敢詐為虛妄。行實理。當无妄之時。應以正道行之。若其非依正道。則有災眚。不利有所往也。
彖曰。无妄。剛自外來。而為主於内。
卦自遯來。遯上之初。故云剛自上降。震為長子主器。故云為主于初。震。動也。乾。健也。故動而健。
䷘无妄 → ䷠ 遯 (一爻變三爻)
動而健。剛中而應。大亨以正。
下動而上健。是其動。剛健也。剛健无妄之體也。剛中而應。五以剛居中正。二復以中正相應。是順理而不妄也。故其道大亨。通而貞正。乃天之命也。天命謂天道也。所謂无妄也。
其匪(非也)正有眚。不利有攸往。无妄之往。何之矣。天命不祐行矣哉。
所謂无妄。正而已。小失於正。則為有過。乃妄也。所謂匪正。蓋由有往。若无妄而不往。何由有匪正乎。无妄者。理之正也。更有往將何之矣。乃入於妄也。往則悖於天理。天道所不祐。可行乎哉。
象曰。天下雷行。物與无妄。先王以茂對時。育萬物。
雷行於天下。陰陽交和(音禍)相薄而成聲。於是驚蟄(音疾)藏振。萌芽發生。萬物其所賦與。各正其性命。无有差妄。物與无妄也。先王觀天下雷行發生。賦與之象。而以茂對時。養育萬物。使各得其宜。如天與之无妄也。茂。盛也。順合天時。天道生萬物。各正其性命而不妄。王者體天之道。養育人民以至昆蟲草木。使各得其宜。乃對時育物之道也。
初九。无妄。往吉。(主爻)
陽居震下。无妄之主也。以剛直而往進。是以吉也。
象曰。无妄之往。得志也。
君子體而用之。以无妄而往。无不得其志也。蓋誠之於物。无不能動。以之修身則身正。以之臨人則人感而化。无所往而不得其志也。
六二。不耕穫。不菑畲(音知如)。則利有攸往。
柔順中正。因時順理。而无私意期望之心。故有不耕穫。不菑畲之象。言其无所為於前。无所冀於後也。占者如是。則利有所往矣。
象曰。不耕穫。未富也。
言非心有欲。非計其利而為之者。則妄也。
六三。无妄之災。或繫之牛。行人之得。邑人之災。
卦之六爻。皆无妄者也。六三處不得正。故遇其占者。无故而有災。如行人牽牛以去。而居者反遭詰捕之擾也。
象曰。行人得牛。邑人災也。
匪正有眚。人自為之也。无妄之災。天實為之也。
九四。可貞。无咎。
以剛處柔。亦可謂之无妄也。以剛健之德。行謙巽之道。以此正固。則得无咎矣。
九四。可貞。无咎。
以剛處柔。亦可謂之无妄也。以剛健之德。行謙巽之道。以此正固。則得无咎矣。
象日。可貞。无咎。固有之也。
君子體而用之。為臣之道。安常守分。固守其節。有猶守也。
九五。无妄之疾。勿藥有喜。(无妄之疾,無中生有,根本無病)
九以中正當尊位。下復以中正順應之。可謂无妄之至者也。其道无以加矣。疾為之病者也。以九五之无妄。如其有疾。勿以藥治。則有喜也。人之有疾。則以藥石攻。去其邪以養其正。若氣體平和。本无疾病而攻治之。則反害其正矣。故勿藥。則有喜也。有喜謂疾自亡也。既已无妄而有疾之者。則當自如无妄之疾。不足患也。若遂自攻治。乃是渝其无妄而遷於妄也。五既處无妄之極。故惟戒在動。動則妄矣。
象日。无妄之藥。不可試也。
人之有妄。理必脩改。既无妄矣。復藥以治之。是反為妄也。其可用乎。故云不可試也。試。猶日少嘗之也。
上九。无妄。行有眚。无攸利。
上九居卦之終。无妄之極者也。極而復行過於理也。過於理則妄也。故上九而行則有過而无所利矣。
象日。无妄之行。窮之災也。
无妄既極而復加進。乃為妄矣。是窮極而為災害也。
總論
《无妄》卦大義,主於處事「不妄為」。卦辭从正反面揭示其旨:先稱萬物「无妄」之時,必然至為亨通,利于守正。再戒違背正道者。此時將遭禍患,動輒失利。六爻情狀。皆呈「不妄為」之象。但吉凶利咎卻各不相同:初九起步不妄,往无不吉;六二不貪不妄,安順獲利;六三无所妄為,卻飛來橫災;九四以剛守謙,不妄則无害;九五无妄得疾,不治自愈;上九不妄自守,欲行卻有禍。既然六爻未嘗有一爻「妄為」,為何利弊如此縣殊呢?善學易者在識時。初曰吉,二曰利,時也;三曰災、五曰疾、上曰眚。非有妄以致之也,亦時也。初与二皆可往,時當動而動;四可貞。五勿药,上行有眚,時當静而静。可見,本卦認為:若欲長保「无妄」,避害就利,凡事動靜行止,不能不審時度勢。當然,「識時」必須建立在「中正」的基礎上。一旦「失正」,則无利可言。此卦辭所明「匪正有」之義。朱熹指出:「《无妄》一卦,雖云禍福之來也无常,然自家所守者,不可不利於正。」至于正的概念,就古代倫理思想的範疇領會,莫過于遵循礼教。孔子曰:「非礼勿視、非礼勿聽、非礼勿言、非礼勿動。」實与《无妄》卦旨頗可相通。
无妄卦,六三无妄之災,天意不可違也。